公司新闻

特训见效?美媒评杨瀚森 NBA 中锋排名第 25

清晨五点的波特兰训练馆,杠铃碰撞地板的闷响划破寂静。21 岁的中国中锋杨瀚森深吸一口气,将 220 公斤的重量稳稳举起 —— 这个数字比三个月前他刚登陆 NBA 时提升了 40 公斤。当汗水浸透球衣时,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媒体已经为他投下信任票:知名体育媒体 The Athletic 最新公布的 NBA 现役中锋排名中,这位开拓者新秀赫然位列第 25 位,力压状元秀艾顿和独行侠潜力中锋莱夫利,成为榜单中唯一的 2025 届新秀中锋。

这份排名的出炉,与杨瀚森整个夏天的 “魔鬼特训” 密不可分。从 8 月开始,他先后经历波特兰基础训练营、迈阿密技术特训、新泽西新秀培训和洛杉矶对抗赛的四轮淬炼。在波特兰的力量房里,他的深蹲重量从 CBA 时期的 180 公斤跃升至 220 公斤;迈阿密训练营中,前 NBA 球员杰里安・格兰特手把手纠正他的挡拆站位细节,要求他 “每次掩护后外弹距离必须精确到半步”;而在洛杉矶的 5 对 5 对抗赛中,他连续三场交出 “两双 + 5 助攻” 的全面数据,策应能力让教练组频频点头。这种高强度训练带来的提升,在夏季联赛中已初露锋芒:四场比赛场均 10.8 分、5 篮板、3.8 助攻和 2.3 盖帽的表现,尤其是那手堪比约基奇的高位策应,让美媒 Synthetic Sports 直呼 “看到了下一个技术流中锋的雏形”。

The Athletic 专家 Zach Harper 的排名理由颇具说服力。在这份涵盖 40 位中锋的榜单中,杨瀚森被归入 “第六档首发级内线”,排在他身后的包括曾进入总决赛的艾顿(第 30 位)和帮助独行侠打入总决赛的莱夫利(第 27 位)。 Harper 特别强调:“他的技术成熟度远超同龄新秀,夏季联赛中展现的传球视野(助攻率 28.7%)和篮下终结手感(近距离命中率 74%),已经具备 NBA 轮换水准。” 确实,杨瀚森的进攻武器库堪称全面:CBA 时期场均 16.6 分 10.5 篮板的两双数据,搭配 33.3% 的三分命中率,让他既能在低位用转身勾手完成终结,也能在高位通过手递手传球撕开防线 —— 这种 “空间型中锋” 特质,完美契合现代 NBA 的战术需求。

但争议声同样不容忽视。评论员段冉直言:“一场常规赛没打的新秀排在第 25 位,显然高估了潜力而低估了现实难度。” 批评者的论据相当扎实:杨瀚森的横向移动速度仍低于 NBA 中锋平均水平,夏季联赛场均 3.5 次犯规暴露了防守适应问题,而 28% 的 NBA 三分命中率与 CBA 时期的 33.3% 相比不升反降。更关键的是,排在他身后的艾顿虽近年表现下滑,但生涯场均 16.3 分 10.5 篮板的稳定输出,是尚未经常规赛检验的杨瀚森难以比拟的。这种争议折射出 NBA 评价体系的深层逻辑:当传统 “即战力至上” 的标准遇上 “潜力优先” 的选秀思维,便会引发如此激烈的讨论。

开拓者的战术体系或许能为杨瀚森提供缓冲空间。随着艾顿离队,球队首发中锋锁定防守型内线克林根,但后者体能问题(夏季联赛场均 4.2 次犯规)让替补席急需进攻火力支援。杨瀚森恰好能填补这个空白 —— 他在进攻端的策应能力(夏联场均 3.8 助攻)可以盘活第二阵容,而 114.6 公斤的体重和 2.20 米的臂展,让他在有限时间内足以完成护框任务。夏联主帅伯勒尔的评价颇具代表性:“他不需要成为约基奇,只需在 15 分钟里做好‘迷你约基奇’的角色,就能为球队带来巨大价值。”

对于这位中国新星而言,第 25 名更像一个起点而非终点。训练日记里,他写下这样一段话:“深蹲重量能量化进步,但篮球场上的成长需要更久时间。” 新赛季他面临三重考验:如何将夏联的助攻效率转化为常规赛价值?能否把犯规控制在场均 3 次以内?三分命中率能否突破 35% 的临界点?这些问题的答案,将决定他是成为 “昙花一现的潜力股”,还是真正接过姚明、易建联衣钵的 “中国答案”。

当杨瀚森结束深夜加练走出球馆时,波特兰的霓虹灯正映照着他的影子。这个身高 2.16 米的年轻人或许还不知道,自己的每一次投篮、每一次传球,都在重新定义中国球员在 NBA 的可能性。美媒的排名只是一个注脚,真正的故事,才刚刚开始。正如他在社区服务时对孩子们说的:“篮球不会说谎,你投入多少,它就会回报你多少。” 这句话,或许是对这个充满期待与挑战的 NBA 征程最生动的注解。

特训见效?美媒评杨瀚森 NBA 中锋排名第 25多宝电竞,多宝电竞官网,多宝电竞APP,多宝电竞官方网站,多宝电竞平台

发表评论